合江[1945-1949年東北地區行政區域]

合江[1945-1949年東北地區行政區域]
合江[1945-1949年東北地區行政區域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存在於1945——1949年,現已併入黑龍江省。本省東、北鄰蘇聯,西界黑龍江省、嫩江省,南接松江省,位於今黑龍江省東北部的鐵力以東、穆稜及依蘭以北地區,地形以三江平原為主體,地勢低平。東部主要是濕地,人口聚集在西部。由於烏蘇里江與松花江皆在此與黑龍江會合,故命名為合江,簡稱合。撫遠市的最東端烏蘇里江與黑龍江會合處是中國國土的最東端。

基本信息

歷史沿革

中華民國時期

來源於老吉林省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抗戰勝利後,國民政府分東北為九省二市(大連、哈爾濱,後來才加上瀋陽),並派任首長與省府委員。不過由於蘇聯紅軍占領東北,阻撓國府接收,反而是來自關內的共產黨,於11月趕到佳木斯,成立了自己的合江省政府,李延祿任省主席。之後省政府一度至哈爾濱待命前往;鑒於松、哈岌岌不保,解放軍多集結合江省會佳木斯一帶,且為其後方重地,不容國民党進入,形式接收,亦非所允。中途知難而返,得保全全。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4月,蘇聯紅軍撤出哈爾濱,各省、市政府也隨同蘇軍撤出哈爾濱。合江省主席吳瀚濤率領部分省府人員赴瀋陽建立合江省政府辦事處。

民國三十六年(1947年)6月,國民政府頒布東北新省區方案,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,以原滿州國東安省及三江省大部分區域置“合江省”。合江省省會為佳木斯市(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),全省轄有1市、17縣,由於省境較小,不設行政督察區。由於本省因抗戰結束後,全境己被東北民主聯軍解放,故國民政府公布的行政區劃並未得到執行。自始自終,中華民國政府從未直接統治該地區,各項統計資料多為“滿洲國”紀錄或推估,而立法委員與國大代表形式上為在南方的合江省人民選出。民國三十七年(1948年)年底遼西會戰後,大部分地區為中共解放。11月2日解放軍正式進入瀋陽,中華民國合江省政府機構徹底瓦解。

中共時期

合江[1945-1949年東北地區行政區域] 合江[1945-1949年東北地區行政區域]

抗戰勝利後,1945年11月7日,中共三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在佳木斯市成 立,合江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書記為張聞天。後成立合江省人民政府,撤銷三江專員公署,下轄佳木斯市及依蘭、勃利、撫遠、同江、富錦、樺川、湯原、鶴立、蘿北、佛山、密山、虎林、饒河、寶清、雞寧、東安、通河17縣。12月設富錦專區,下轄富錦、綏濱、同江、蘿北、撫遠、佛山6縣。1948年7月,牡丹江省撤銷,所轄林口等縣併入,合計1市19縣。

1949年4月21日,中共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“建民字第15號”令,撤銷合江省建制,全境劃歸松江省。

行政區劃

2市

佳木斯市

興山市(1946年7月析湯原縣興山鎮置,後改名鶴崗市)

16縣

依蘭縣

樺川縣

綏濱縣

撫遠縣

富錦縣

勃利縣

湯原縣

蘿北縣

樺南縣(1946年6月析樺川縣南部第五、六、七、八區置)

集賢縣(1946年6月析富錦縣第四、五區置,因駐地集賢鎮得名)

寶清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牡丹江省)

密山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牡丹江省。1988年,設定密山市【縣級】,隸屬於雞西市。)

雞寧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牧丹江省。1949年7月30日,將雞寧縣改為雞西縣。1956年12月8日,撤銷雞西縣,設定雞西市。)

虎林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牡丹江省。1996年10月撤縣設虎林市。【縣級】)

林口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牡丹江省)

饒河縣(1948年7月前隸屬牡丹江省)

同江縣(1949年1月裁撤,併入富錦縣。1965年8月23日,復置同江縣,後升為同江市【縣級】)

刁翎縣(1946年析依蘭縣刁翎鎮、三道通一帶置。1948年10月1日裁撤,併入林口縣。現已不存在。)

永安縣(1947年5月10日析密山縣永安等區置。同年9月裁撤。現已不存在。)

鶴立縣(1948年10月1日裁撤,併入湯原縣。現已不存在。)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